搜索

玉佩裡的太子爺

第210章

發佈時間:2024-12-18 10:34:40

字體大小: - 20 +

  “他不是不信我,他是不信權力。”楚錦瑤說著進了門,抬頭一看,頓時怔住,“殿下,你怎麼回來了?”


  秦沂正在東次間看書,聽到動靜,他放下書朝外走來。仿佛是往日的情形顛倒,楚錦瑤數不清多少次到門口迎接秦沂,卻很少有秦沂比她先回來的時候。


  看到太子,玲瓏幾個丫鬟麻利地給楚錦瑤卸下外面的重衣裳,然後就低著頭退下。楚錦瑤隨著秦沂坐到東次間,秦沂問:“聽小林子說你去坤寧宮了。怎麼樣?”


  楚錦瑤搖頭,秦沂對這個結果一點都不意外,他隨意一笑,安慰楚錦瑤:“別太在意了,你盡力就好。”


  楚錦瑤如何不知道盡人事聽天命的道理,可是大道理之所以為大道理,就是因為人人都會說,卻未必有幾個人能做到。


  楚錦瑤接觸到他平靜無瀾的眼神,心裡不知為何感到不痛快。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有一副鐵打的心腸,秦沂變成如今這種薄情冷靜的模樣,恐怕皇帝居功甚偉。


  楚錦瑤說話的語氣不由溫軟下來:“殿下,既然你回來了,為什麼不去坤寧宮看?”


  “我去了,情況隻會更糟。”秦沂說這句話時非常冷靜,早在他下令拒絕瓦剌議和的時候,或者更早,在他監國的時候,他就已經預料到這一天。


  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無情帝王家。每朝每代的太子都逃不掉被猜忌的下場,他也一樣。淑妃的局中有許多破綻,可是正如楚錦瑤所說,一個人隻會看到自己想看的,不然,即便楚錦瑤和秦沂將這些擺帶皇帝眼皮底下,他也會視而不見。


  到現在,已經不是小齊後之死的問題了,這是皇帝更願意相信秦沂還是肅王的問題。


  秦沂不甚在意,他反而非常小心地看著楚錦瑤的肚子:“你的肚子越來越大了,雖然四個月到八個月比較穩,但是也不能操勞太過。他們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吧,你隻管安心養胎,不用管他們。”


  楚錦瑤也覺得煩,她隻是有些遺憾,放宮女出宮這件事,看來隻能暫時放下了。楚錦瑤正打算和秦沂說什麼,突然神情一怔,隨即就驚喜地對秦沂說:“快來,他又動了!”


  秦沂也精神一整,自從進入正月,胎動越來越明顯,秦沂早就聽楚錦瑤說過孩子會踢她,但是因為政事忙,一直無緣得見,直到正月諸事落定,胎動也日益頻繁,秦沂才親手摸到胎動。


  秦沂第一次觸碰到胎動時深感奇妙,到現在,他再一次將手放在楚錦瑤的肚子上,依然覺得不可思議,這裡面便有一個融合了他和楚錦瑤血脈的孩子,再有三個月,他就能出來了。


  這個孩子似乎感覺到父母情緒不高,現在正努力彰顯自己的存在感。楚錦瑤輕輕笑了起來:“你也聽到了是不是?又在怪罪我們疏忽了你。等你出來的時候,京城正好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到時候娘親帶你去看桃花,你一定喜歡。”


  秦沂不知不覺也放柔了神色,是啊,等春天的時候,他最珍貴的禮物,就要降臨了。

Advertisement


  .


  乾清宮裡,皇帝對著金雕玉砌的宮殿,頭一次覺得這帝寢空蕩蕩的。


  明明隻過去幾個月,而皇帝卻深刻地覺得自己蒼老下來。


  這種感覺在他看到前來奏事的六部尚書時,越發明顯。


  如今的六部骨架都是戰時由秦沂提拔起來的,整個朝堂說是大換血也不為過。皇帝熟悉的面孔,竟然一個也看不到了。


  若皇帝肯再往深想一想,就能想到,他熟悉的面孔之所以再也看不到,是因為這些高官都死在宣府事變。


  可是皇帝隻是感慨,並不深思,他叫來禮部的官員,說出自己的想法:“皇後她陪了朕十五年,還替朕生下一兒一女,她比朕小了那麼多,卻早早的就走了。朕沒能趕回來見她最後一面,隻能在後事上加倍補償她。皇後的喪儀,要好生操辦。”


  禮部尚書和自己的副手侍郎對視一眼,都露出為難之色。禮部尚書上前一步,拱手問:“陛下,您說的大辦,是指比照什麼規格?”


  皇帝簡直覺得這個問題莫名其妙:“至少不能比文孝的差。她們倆是同胞姐妹,沒什麼先後之分,比照文孝當初的規格就是了。”


  禮部尚書越發為難,先不說小齊後作為繼後,喪禮規格和長姐兼元後齊平合不合禮法,就隻說建興八年和現在的國力情況,就不能同日而語啊。


  建興八年,天下承平,國庫豐盈,文孝皇後作為皇長子的母親,後事風光大辦沒有任何問題,可是現在呢?小齊後犯了眾臣的忌諱,間接害死許多人,整個國都差點撐不過來。如今百廢待興,京城剛剛重建完,正是需要修生養息的時候,卻將國庫大部分的錢花在給小齊後辦葬禮上?


  別說內閣和戶部能不能同意,便是禮部尚書這個主管祭祀國典的專職禮官,都不會願意這種事。


  禮部尚書沉默,無聲地表態。皇帝看到這裡,十分驚訝。他是堂堂天子,現在隻是想讓陪伴了自己多年,如今還死的不明不白的妻子有一場體面的葬禮,這都不行嗎?


  皇帝的臉也拉了下來。


  好在僵持了沒多久,太監稟報肅王來了。禮部尚書借機告退,出門時,禮部尚書看到肅王,站住身對肅王行禮:“肅王殿下。”


  “尚書不必多禮。”


  皇帝還在裡面,這不是一個寒暄的場合,兩方人短暫地問候過後,就彼此別過。錯身而過時,禮部尚書看到一個穿著青衫的單薄儒士,他的模樣和進京趕考的書生別無二致,可是能出現在這種地方,便注定他不會是一個普通書生。


  禮部尚書並沒有在這個人身上投注多少注意,這個時候,他還隻是把這個青衫書生當成一個普通的近臣罷了,天子也是人嘛,總是有偏好和親疏的。


  肅王和方濮存走到內殿,躬身行禮:“參見皇上。”


  皇帝終於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他親切地對方濮存說:“你在京城,住的還習慣嗎?”


  皇帝從瓦剌回來,自然把大功臣方濮存也帶出來了。皇帝牢牢記得那段時間,議和使臣故意拖延時間,瓦剌人的態度越來越惡劣,是方濮存左右周旋,一力把他救出來的。現在看到方濮存,皇帝心裡說不出的親切。


  “稟陛下,臣一切都好。”


  肅王關切地問:“父皇,您在瓦剌受寒,回來後可召太醫看過了?”


  平安脈當然早就請過了,皇帝身體沒什麼大礙,但是因為這一冬天擔驚受怕,以及塞外的寒冬不比宮中處處燒著地龍,所以皇帝不免損耗身體,底子有些虛。皇帝這幾日天天喝藥,聽到肅王的問候,皇帝心頭湧上熱流,眼神也變得和藹起來:“太醫來過了,說來說去就是那一套。反倒是你,一直記掛著朕的身體,有心了。”


  肅王不遠千裡親自護送皇帝回京,皇帝如今對這個兒子刮目相看。秦沂是太子,天然吸引著眾多目光,走到哪裡都光芒萬丈,而三皇子是小齊後的兒子,有小齊後幫襯,皇帝也偏疼幼子幾分,所以身為二兒子的肅王是最受疏忽的。皇帝也是現在才發現,原來二兒子長得英武挺拔,儀表堂堂,尤其難得的是,極為純孝。


  肅王低著頭謙辭:“父皇謬贊了,兒臣無甚才能,胸無大志,所求不過是安穩度過這一生罷了。為父親盡孝是兒臣的本分,兒臣不過關心父親的身體,做些瑣碎的小事,論起孝心,怎麼能比得上為父親分憂的皇兄呢。”


  皇帝臉色不覺冷下來,他想起來,自他回來,秦沂似乎還沒主動來請過安。上次秦沂是隨著一大幫臣子,敷衍又官方地問了問,便繼續去文華殿處理政務了。而且,皇帝慢慢發現一件事,秦沂不肯叫小齊後為母親,其實也沒叫過他父親。無論公開還是私下,秦沂總是叫他“陛下”。


  肅王仿佛沒有察覺到皇帝的臉色,依然一臉恭謙地站著。方濮存看了看,說:“陛下,你如今身體欠佳,正是需要子女侍疾的時候,但是太子忙於政事,恐怕抽不出多少時間。”


  肅王立刻上前一步,行禮道:“兒臣願意侍奉父皇,為父皇分憂。”


  皇帝想了想,說:“你畢竟已經有家室了,長時間把王妃留在慶陽也不成樣子。這樣吧,等過幾天天氣轉暖,讓肅王妃也一同過來吧。”


  肅王大喜,躬身行禮道:“謝父皇。”


  皇帝繼續和方濮存說話,肅王等了一會,借機告辭。離開前,方濮存和肅王的眼神飛快地對上,又狀若無事地移開。


  成年的皇子不得留在京城,肅王身為男子,無論是會封地還是回京城都方便的多,但如果皇帝讓肅王妃也搬回京城,那意味就不一樣了。


  女眷也在,至少說明皇帝有意讓肅王長留京城,一時半會,是不用走的。


  父子猜忌,竟然已經到了不需要掩飾的地步。

+A -A

熱門推薦

  • 青蘿為蔓
    青蘿為蔓

    "我爹是個貪官,貪墨來的銀子在庫房裡堆成了幾人高。 我娘是個隻知道夫唱婦隨的商賈之女,精打細算地存著每一筆髒錢。 我曾以有這樣的爹娘為恥,沒少罵他們是天生一對。 爹娘每每聽了都會相視一笑,眼底是我看不懂的苦澀。 後來,皇帝昏淫國庫空虛,官府帶人抄家時,才發現家中庫房早就空空如也。 而飽受災害困擾的西涼城,卻開始興建難民村。 與此同時,難民村裡出現了一個女村長。"

  • 妹妹死後,我作為她的替身殺瘋了
    妹妹死後,我作為她的替身殺瘋了

    "沈煜第三次為了白月光置氣時,我毫不猶豫扇了他一巴掌。 沈煜很是氣憤: 「不過就是說你兩句,你居然敢扇我!」 「你這潑婦再這樣我就和你離婚!」 他料定我會為了離婚低頭道歉。 但這次,我隻是平靜地拿出離婚協議。 因為那個深愛沈煜的許寧,我的雙胞胎妹妹,早在一周前自殺。"

  • 公主怒
    公主怒

    "我是皇後從死人堆裡扒出來的養女,被封公主。 十五歲那年,皇後在京城病逝。 我帶著十萬大軍回京奔喪。 皇帝想要虎符。 我當即呈上:「兒臣願意交出兵權。」 貴妃暗示自己的兒子沒出頭機會。 我大筆一揮:「去邊關歷練吧,雷霆軍從無敗仗,軍功就有了。」 五皇子跪在地上:「皇姐,他們都是害死母後的兇手。」 我俯下身看他,笑得溫柔,「這些人裡,有你嗎?」"

  • 結婚四年,老公隻為把我心臟換給私生子
    結婚四年,老公隻為把我心臟換給私生子

    "結婚當天,我被爆出抄襲,父母留下謝罪書自殺,一瞬間我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未婚夫當場逃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