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給六姐介紹了個當兵的,已經口頭定下,隻是對方還沒有退伍。
六姐不如三姐能幹,工分賺得低,頂不上一個大勞力。家裡留著她性價比不算高,爹本來就不滿意。
這些年他自己又病了兩場,加上大姐家的孩子在這裡吃吃喝喝攪和得,我們家那點兒為數不多的富餘錢早就被揮霍一空。
哥已經到了要娶媳婦兒的年紀,我家拿不出像樣的彩禮。
所以爹想的辦法就是換親。
王木匠有個兒子,木訥寡言,性子也不好,窩窩囊囊看著就沒出息。
但好在木匠有手藝,家底兒厚。
他願意比別人家多出一成彩禮來給兒子娶媳婦兒。
爸媽又把我關了起來。
Advertisement
但這次我沒有哭。因為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想再這樣坐以待斃。
我不明白為什麼同樣是他們的孩子,卻要有這樣大的區別對待。
小時候要我給哥哥「補陽氣」。長大了又要被換出去給他娶媳婦兒。
他既不能學又不能幹,整天遊手好闲。
如果把他讀書的機會給六姐,六姐肯定能考上師範。
以後回來當個老師,也能收別的孩子的小米,就不愁吃喝了。
那個年代,女孩兒能選擇的出路本來就不多。
好像窄到隻有嫁人和考學。但他們為了兒子又親手掐斷了一條。
我絕食了。我就看看他們能不能弄S我?算命的不是說我哥得借我的「陽氣」活著嗎?
既然他們那麼迷信,那他就得知道,我不行了,他兒子也得S。
10
爹一個大巴掌扇到我臉上。我根本不為所動。
這些年其實我哥也很不滿。
他已經長成了一個大小伙子,最煩別人以「借陽氣」這個事兒來笑話他。
他巴不得我滾遠點。
家裡鬧得一個雞飛狗跳。
我們都是一根藤上的「倔種」,誰也不讓誰。
我知道這樣僵著我佔不上便宜。
可就這樣連婚嫁大事都做哥哥的替身,我又不甘心。
到最後還是六姐站了出來。
她願意嫁給王木匠的兒子,代替我去給哥哥換親。
王木匠家當然是樂意的,比起我這個村裡出了名的「病秧子」,六姐的性價比顯然更高,歡天喜地就答應了。
11
有了六姐的彩禮,哥終於能娶上媳婦兒了。
雖然錢少,但也有要得少的人家。
六姐是哭著坐上毛驢車的。我也咬著被角哭到了半夜。
她跟我說她不後悔,嫁給誰都是嫁,她隻是沒有這個命,連一點點出了這個深坑的機會都沒有。
但如果我有這個命,她願意成全我。
也就是在那一天,我發現我們是多麼悲哀。
爹養的每個閨女都有用,個個都是為他的寶貝兒子準備的墊腳石。
賣了大姐,是為了有錢生他。
賣了二姐,是為了有錢養他。
留著三姐,在家替他幹活兒,四姐、五姐沒有用就扔掉了。
六姐呢,她之所以能留下來,隻是因為大仙兒說她命裡有弟弟!
還有我。生我養我隻是為了把他的病過給我,還要時時配合著大仙作法,給他補陽氣。
雖然我上了這麼多年的學,已經徹底摒除了封建迷信,但我出生的原因還是讓我覺得惡心。
世界上的女孩子本該都為自己活著的,是他們,給我們每個人都拴上了一隻螞蟥。
12
姐姐們都出嫁了,我考上了縣一中,現在哥哥也要娶媳婦兒了。
娶的是林莊的王家老三,王盼娣也是為了給弟弟換親才嫁到我家的。
爸媽開始積極投身到娶新媳婦兒的各種準備事項中,沒有人管我。
我就背著小包兒去三姐家幫她賣賣板兒面,又在六姐家住一陣子,幫著她的木匠公公算算賬、畫畫圖。
就這樣我也攢下了一點小錢。隻要省吃儉用,或許我能熬過去。
幸好我是第一名考上去的,不要學費,不然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無論如何我也挺不過這一關。
三姐比我盼得還厲害,她說縣裡不像我們那樣,有很多人都注重教育,或許我還能給孩子補補課,賺幾個錢。
我想告訴她高中生是封閉管理,要住校的,沒人敢出去補課。
但一想起姐姐對我的期待,我就閉上了嘴。笑嘻嘻道:「那等我考到大學去,到了大學就能補課了。」
三姐也笑了,我們都在等著那一天。
13
距離開學前兩天,哥把嫂子娶進了家門。
嫂子吊眼角,耷眉梢兒,看著就是個厲害人物。
一看我們家裡裡外外,大姑子、小姑子佔了一屋,臉就沉了下來。
然而我父母隻沉浸在家裡添丁進口的喜悅當中,並沒有發現這個嫂子或許長得三頭六臂。
我也無意提醒,這都不與我相幹。
參加完哥的婚禮,我背上書包開始了我的高中生涯。
隻有在法定節假日的時候我才會回來,因為我年紀大一點了,力氣也大了,我媽讓我回來割豬草。
每一次我回來,家裡面的氣氛就不一樣。原來隻有哥身上有傷痕,後來媽身上也添了青青紫紫,再後來,爹身上也看到了。
這個新嫂子一如第一天見她時感覺的那般著實驍勇。
聽說她厲害得緊,橫針不拿,豎線不動,整天踢著門檻兒嗑瓜子兒,要不就是跟鄰居闲磕牙,但凡有人敢說她一句,馬上就是不過了,讓我家給她送回去。
娶一個媳婦兒成本多高啊?加上王盼弟動起手來不要命,爹和娘什麼都不敢多說,慢慢地氣焰就矮了下去。
欸,沒辦法,花多少錢辦多少事兒,溫良恭儉讓好欺負的媳婦兒是有不少,誰叫我家錢少呢,娶了這個攪家星。
14
爹年紀大了,早就已經不能下地,一年也比一年病得厲害。
俗話說養兒防老,爹媽一心盼著我哥能拿錢帶他去縣城看病,可惜嫂子卻說:「家裡哪有闲錢。這苦日子看不到頭。反正你爹也已經 70 了,活不活能怎麼樣?好吃的好玩兒的什麼沒見過?」
哥氣得滿臉漲紅:「我爹省吃儉用把我養大,哪裡享過一天福了。現在該我孝敬他的時候,你卻把著錢不撒手。」
嫂子蠻不講理:「既然他這一輩子過得苦,那還接著活什麼呀?正好就別治了,下輩子投生個好去處,也省得再受苦。」
她不肯拿錢給爹治病。
新娶來的媳婦兒當家,錢在她手裡就是不給。
這一屋大姑子小姑子卻誰也不能說什麼。
張家的錢都給了我哥,我們這些當閨女的一分沒撈著過。
自己的日子還過不出來,我們能有什麼辦法。
爹把我們都罵走了,他說話難聽,言三語四地也帶上了嫂子。
嫂子可不管那些,站在牆根兒下頂嘴:「你既然已經留了後,那自然要以他為先。眼下我懷了孕,生孩子還沒錢呢!哪有闲錢治你這個老不S的。我們家是窮,但要沒有你家上門提親,我何至於嫁你這痨病鬼的兒子,我嫁個S豬賣菜的,過得怎麼不比現在強?要怪就怪你兒子沒本事。但凡他把錢賺出來,還能少了您的買命錢嗎?」
嫂子嘴特別厲害,幾輪下來,爹就這樣被她活活氣S了。
後來我聽說,其實還有救的,爹就是被氣得一口痰上不來,那時候的村醫已經能用管子導流了,但我嫂子怕花錢,威脅我媽要是花這個冤枉錢,她立刻就抱著孩子走。
她頭胎生了一個閨女。
被我媽指著鼻子罵了一年,又立刻生了個小子。
現在懷著的聽算命的說也是個男孩兒,我哥我媽如何犟得過她,就這樣看著爹生生卡S了。
15
爹葬禮收的份子錢,王盼弟一分都沒讓我哥和我媽見著。
她爹瞧見王盼弟攥著份子錢,狗顛似的上門來借,說要給自己看病,王盼弟就跟沒聽見似的。
直到她爹將她說得急了,她才冷冰冰、大大咧咧開口:「你把我賣給這個痨病鬼,就為了給我弟弟娶媳婦兒,現在我的價值也利用完了,怎麼還指望著閨女給你養老送終不成?那你當時費勁巴力地生兒子幹什麼?」
她爹說一句咳嗽一聲:「你弟弟小,你是姐,當姐的,你得管他呀。再說我把你拉扯到這麼大……」
王盼弟笑得諷刺:「我自己都管不過來,我還管你們。」
這個世道是這樣,每個女孩子都被灌輸了要以自己的兄弟為先。
有聽話的,有不聽話的。
比如說我三姐,她都出嫁這麼多年了,還一直在惦記著我,惦記著我哥,時不時給我哥塞一點零花錢,但是大姐和二姐一嫁出去,家裡事兒便不管了。什麼東西也不往娘家拿。
更有甚者王盼弟,她從來都沒有回過娘家,可能她把我家當成了她後半生新的戰場,一心一意地要稱王稱霸。
其實也不是三姐就被教育得好,大姐、二姐、王盼弟就被教育得不好。
而是每個人對待這個社會的方式不一樣。
有的人選擇溫柔以待,以德報怨,而有的人選擇為童年那個受盡委屈的自己爭一口氣罷了。
當然更有的人一心撲到錢財上面。她被難為完了之後,就要來難為別人。
王盼弟就是這樣的。
16
爹S後,嫂子氣焰是更加囂張,就開始不讓我媽上桌吃飯了。
老太太找了大女兒、二女兒、六女兒,沒有一個人管。
大姐嫁得遠,本來就不怎麼回來。
二姐搬出莊裡之後,連爹的祭日都不去上墳。六姐沒有婆婆,指望著她來幫忙看看孩子,她卻以「一個破丫頭片子,又不是老張家的種」回絕,六姐寒了心,自然不會往她眼前湊。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們都恨著她。
恨她的偏心。
恨她到了這種時候都不舍得讓她兒子去解決本屬於他自己的問題。
隻有三姐。因為嫁得近,偶爾接我媽去她那兒住住。
但隻要超過三天,嫂子就要抱著張耀祖打上門來。
說話要多難聽有多難聽。
三姐不是會吵架的人,也不敢多留。隻得讓老太太一步三回頭地跟著回去了。
也不知道她後悔過沒有。
所謂的養兒防老,可跟著哥,我沒瞧見她享過一天的福。隻會有受不盡的苦楚。
這就是她盼來盼去盼的兒子。
我實在看不出這份執念的意義。